水产医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91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大鲮鲆的养殖技术

[复制链接]

3

主题

9

帖子

33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3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26 23:5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求:大鲮鲆的养殖技术  
谁有呢?发给看看 !谢谢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1

主题

296

帖子

937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16

积分
9375
2#
发表于 2006-2-7 20:36:00 | 只看该作者
这方面文章网上很多,我简单整理了一下,可以参考一、        生物学特性大菱鲆属鲽形目、鲆科、菱鲆属,是产于欧洲的一种冷水性海产鲆鲽类,虽属肉食性鱼类,但性格温和,很少有互相残咬现象,而且易驯化,且生长迅速,是当前欧洲的重要海水养殖鱼类之一。大菱鲆适应低温,越冬费用低,适合高密度养殖,且价格较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是适于我国北方开展大面积养殖的优良品种。我国于1992年首先引进了这一品种,并于1999年大批量繁育成功。大菱鲆自然分布于大西洋东侧欧洲沿岸,从北欧南部直至北非北部,黑海和地中海沿岸也有分布。它在自然界营底栖生活,平时一般游动较少,性格温和,以小鱼、小虾、贝类、甲壳类为食。大菱鲆外形扁平,略呈菱形,双眼位于一侧,背面呈青褐色,腹面光滑呈白色。背鳍与臀鳍各自相连成片而无硬棘。头部与尾鳍均较小,全身除中轴骨外无小刺,体中部肉厚,内脏小。大菱鲆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4℃~17℃,耐受的极限温度是0℃~30℃,对盐度的耐受力最高为40‰,最低为12‰,适宜盐度为20‰-32‰,最适宜盐度为25‰-30‰。大菱鲆雄性一年达到性成熟,雌鱼两年达到性成熟,自然成熟期在每年5-8月份。人工培育的亲鱼,在控温控光的条件下,全年都可获得成熟的卵子、精子,进行人工授精。二、养殖模式 大菱鲆的人工饲养方式主要有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两种,下面以工厂化养殖作一介绍。1、        鱼池的建设大菱鲆养殖场必须建造在能够打出海水井的地方,井水水量充足,水温适宜,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且稳定。工厂化养鱼池多为混凝土、砖混或玻璃钢结构。底面积一般20-100m2。鱼池的形状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八角形、长椭圆形等。目前较为流行的为四角取圆的正方形,池深0.5-0.8m,池底呈锅底形,由池边向池中央放坡,坡度15度左右,中部有排水管,在鱼池上部对角线方向各安装进水管1个,使水流在池中循环流动,以利于残饵、粪便等污物旋出,每池散布气石4-10个。2、苗种的选购健康优质的大菱鲆鱼种游动活泼,规格整齐,大小适宜,无畸形,无伤残,无寄生虫和其他鱼病。体色正常,体表光滑,体形完整。背鳍、臀鳍、尾鳍透明,身体富有弹性,在池底集群生活,受到刺激或惊吓时能够迅速游动。尽量选购同一育苗场培育出来的同批鱼种,尽量选择育苗场的头苗。大菱鲆苗种规格应至少5cm以上。2、        放养密度鱼苗放养密度根据饲料、水质、换水量及管理水平等确定。大菱鲆是伏底生长,可根据鱼体占池底面积计算,以60%-80%为好,一般4-5cm的鱼苗可放养300-500尾/m2,6-10cm的鱼种可放养80-150尾/m2,随着鱼种生长而逐步降低放养密度,到400-500克时,养殖密度约为20-30尾/m2。由于个体生长有差异,养殖过程中应及时进行分选,以便于管理。放养密度对鱼苗的生长率影响显著,放养密度密度太大会影响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生长率降低、个体的体重差异增大。大菱鲆虽然互残现象很少,但由于饵料适口性不一样,常造成小个体鱼难以或不敢争夺饵料而生长缓慢,所以养殖期间在鱼的大小差别显著时,应及时进行大小分选,以便于管理,促进幼鱼生长,提高成活率。高淳仁等(2004)研究报道,3-5g的大菱鲆幼鱼的最佳养殖密度为1.54kg/m2。加大循环水量,改善养殖环境,可以增加养殖密度,但会造成鱼类生长压力增大,代谢产物积累,个体差别增大等后果。3、饵料加工及投喂大量养殖实践证明,大菱鲆对饲料营养的需求较高,饲料质量高低对大菱鲆生长有直接的影响。目前大菱鲆的饵料主要有鲜料和全价配合饵料两种。制作鲜料所用的原料鱼主要时沙丁鱼、玉筋鱼、竹荚鱼、鲐鱼及其他杂鱼等,鲜料容易污染水质,营养成分不稳定,且加工费事,目前逐渐被全价配合饵料取代。鲜料的饵料系数一般为2.0-2.5,全价配合饵料一般为投喂时应坚持少量多餐的投饵原则,每餐的投饵量根据鱼摄食情况来确定,原则上是不能有残饵。高温季节投饵量控制在饱食量的50%—60%,同时强化维生素的添加量。在投饵时应注意观察鱼的摄食情况及摄食量的变化,若发现摄食不良应及时找出原因。4、水质调控目前,大菱鲆的养殖水质主要通过换水量来控制。换水量一般保持在5-10个循环/天,并要根据养殖密度、供水情况、摄食状况、季节因素等综合考虑,水温超过20℃时需要加大换水量,当水温长期处于22℃以上时,要注意采取降温措施,以防大菱鲆发生高温反应导致充血死亡。养殖期间要定时测定水温,每天检测水体中的溶解氧、盐度、pH值、硫化物、氨氮、亚硝酸盐浓度等。4、疾病预防每天要多次观察鱼群的状态,状态良好的鱼群常集中于池底一处或几处,若鱼在水池全面散开或四处游动,则一般状态不好;注意观察水池中的鱼有没有体色黑化、外伤或者游泳、摄食异常等的情况发生。若发现不正常情况,应及时进一步检查是否有鱼病,以便采取防治措施。发现有病鱼、死鱼,应立即捞出销毁。经常用高锰酸钾或甲醛在室内空道上消毒,以杀灭病菌。养殖生产中使用的工具在使用前后要进行消毒处理,尽量每个鱼池一套,以防交叉感染。每天定时拔掉排污管,迅速降低水位,带走池底的粪便与残饵。大菱鲆的营养需求陈四清等(2004)试验指出,对于初始体重为25g的大菱鲆,适宜的蛋白含量为42-45%,适宜的能蛋比为92.7-102.5,投喂此饲料60天,增重率可达3-3.76%,饵料系数为1.1-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9

帖子

33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337
3#
 楼主| 发表于 2006-2-8 21:34:00 | 只看该作者
对于大鲮鲆的红边病,有什么好的见解?
这个病死亡率很大的,有个养殖场10万苗,发病后成活率只有30%.
可能道后期由于死亡,把鱼的密度降下来了,病就容易治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1

主题

296

帖子

937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16

积分
9375
4#
发表于 2006-2-9 21:14:00 | 只看该作者
引起红边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如应激、内脏机能降低、菌毒血症、病毒等,可以先镜检,如确为细菌疾病,可继续做药敏试验,对症用药;另外加强水质、饲料和用药管理,添加保健促恢复药品,增强体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产医院论坛  粤ICP备17147180号

GMT+8, 2024-6-27 03:12 , Processed in 0.129543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