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医院论坛

标题: [分享]细菌性烂鳃病与鳃寄生虫病的区别和防治技术 [打印本页]

作者: liyang    时间: 2006-2-10 11:03
标题: [分享]细菌性烂鳃病与鳃寄生虫病的区别和防治技术
  烂鳃病是养殖鱼类常见的疾病, 烂鳃病的病原体有可能是细菌直接感染, 也有可能为寄生虫侵蚀鱼鳃,造成鱼鳃组织的破坏,继发性感染细菌, 造成细菌性烂鳃病的假象。两者尽管外部特征相似。但治疗方案截然不同。   一、病症鉴别   1.病耗体不同   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原体为鱼害粘球菌。   鳃寄生虫病主要是车轮虫、大中华鳋、指环虫的感染, 有时真菌也可侵蚀感染鳃组织。   2.症状不同   细菌性烂鳃病病鱼离群独游,行动缓慢,反应迟钝, 体色发黑,头部尤其乌黑,揭开鳃盖观察,病鱼鳃丝点状充血,末端腐烂, 软骨外露,致使边缘发白,鳃上逞有粘液和污泥。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 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在显微镜下镜检,可见病变区域的细胞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腐烂、溃烂和出血。   鳃寄生虫病的病鱼,揭开鳃盖,也可见鳃丝带有污泥, 有些特征与细菌性烂鳃病相似。但将鳃丝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大量寄生虫。    ①车轮虫、指环虫等寄生虫引起的鳃病:在显微镜下观察鳃组织, 可以看到鳃上有大量的车轮虫或指环虫。    ②中华鳋:鳃上肉眼能看到挂着象小蛆一样的大中华鳋或病鱼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弯曲和变形。    ③鳃霉:用显微镜观察, 可见到鳃霉菌丝进入鳃小片组织或血管和软骨中生长,粘细菌则不进入鳃组织内部。    3.流行情况   细菌性烂鳃病终年可见,全国各地养鱼地区均有流行, 主要危害草鱼种,其次是青鱼种,草鱼成鱼亦常感染,水温20℃以上开始流行, 28℃~35℃为最为流行,因而,每年6~9月危害最严重。 细菌性烂鳃病常与肠炎、赤皮等病并发,使病情复杂,成为通常所说的“草鱼三病”, 死亡率很高。   鳃寄生虫病中车轮虫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指环虫病为一种常见多发病,适宜水温为20℃~25℃,大量寄生可使鱼体消瘦,影响生长, 严重时导致死亡;中华鳋病在我国流行甚广,在长江流域,每年4月开始,一起持续到9 月份,主要危害二龄以上草鱼、链、鳙,严重时引起死亡, 同时造成继发性细菌性疾病的感染。    二、防治技术    1.细菌性烂鳃病    ①不要直接施用未经充分发酵的动物粪便。    ②用灭毒王0.3ppm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2天。    ③用富氯0.2~0.3ppm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2天。    ④杀菌录0.4ppm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2天。    ⑤呋喃唑酮0.1~0.2ppm全池泼洒,同时每100公斤鱼体重每天10~20 克拌入饲料,制成药饵投喂,连续3天,可见疗效。    2.车轮虫病    ①硫酸铜0.7ppm全池泼洒。    ②福尔马林15~20ppm全池泼洒。    ③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0.70ppm全池泼洒。    3.指环虫病    ①鱼种放养前,用20ppm高猛酸钾溶液浸泡15~30分钟。    ②用90%晶体敌百虫0.3~0.5ppm全池泼洒。    4.中华鳋    ①B型灭虫精0.2~0.3ppm全池泼洒。    ②90%晶体敌百虫0.5ppm全池泼洒。 摘自:中国渔业网
作者: chinesehugh    时间: 2006-2-10 20:42
不错,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水产医院论坛 (http://120.76.23.10/) Powered by Discuz! X3.2